伤痕文学:修订间差异

来自牛奶河Wiki
跳到导航 跳到搜索
无编辑摘要
无编辑摘要
 
第1行: 第1行:
伤痕文学(Scar Literature)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次政治文学潮流。得名于卢新华以“文革”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《伤痕》。
伤痕文学(Scar Literature)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次政治文学潮流。得名于卢新华以“文革”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《[[伤痕]]》。


代表人物:刘心武、卢新华、冯骥才
代表人物:刘心武、卢新华、冯骥才
第5行: 第5行:
代表作品:
代表作品:


# 1977 年第 11 期,《班主任》,《人民文学》,刘心武
# 1977 年第 11 期,《[[班主任]]》,《人民文学》,刘心武
# 1978 年 8 月 11 日,《[[伤痕]]》,《文汇报》,卢新华
# 1978 年 8 月 11 日,《[[伤痕]]》,《文汇报》,卢新华



2023年8月18日 (五) 10:03的最新版本

伤痕文学(Scar Literature)是 20 世纪 70 年代末到 80 年代初在中国大陆文坛占据主导地位的一次政治文学潮流。得名于卢新华以“文革”中知青生活为题材的短篇小说《伤痕》。

代表人物:刘心武、卢新华、冯骥才

代表作品:

  1. 1977 年第 11 期,《班主任》,《人民文学》,刘心武
  2. 1978 年 8 月 11 日,《伤痕》,《文汇报》,卢新华

随后,揭露“文革”历史创伤的小说纷纷涌现,影响较大的有《神圣的使命》《高洁的青松》《灵魂的搏斗》《献身》《姻缘》等知青创作,从维熙的《大墙下的红玉兰》等大墙文学,以及冯骥才早期在“伤痕文学”中艺术成就相对较高的《铺花的歧路》《啊!》、周克芹《许茂和他的女儿们》为代表的农村“伤痕文学”等。

参考

  1. 百度-伤痕文学
  2.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·《伤痕》发表前后
  3. 复旦图书馆获捐卢新华《伤痕》手稿 最初“发表”的墙报誊抄稿首次展出
  4. 豆瓣读书-伤痕
  5. 卢新华:三十年的追求 不要《伤痕》要自由